兵略的優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兵略的優精選/列表
最能體現曹操兵略的八大經典戰例 曹操用兵之道

最能體現曹操兵略的八大經典戰例 曹操用兵之道

06-29
近日深讀三國志,對曹操的深諳兵法且不拘常理變通自如的軍事謀略深為歎服,感佩不已。於是,不揣冒昧,整理《魏武帝本紀》中的八大經典戰例,參悟其中的用兵之道,遂成文,以饗讀者。一、武陽攻於毒當年,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所在東武陽...
為何古人熟讀謀略兵法?兵法謀略到底有什麼用?

為何古人熟讀謀略兵法?兵法謀略到底有什麼用?

01-22
兵法與謀略其實是兩回事,但道理卻是相同的,兵法多用在軍事方面,而謀略多用於政治上面,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兵法大家韓信軍事上所向披靡,但是對政治謀略卻一竅不通,最終落下可憐下場的原因了。最廣為人知的兵法如《孫子兵...
三十六計的評價 古代戰爭兵法策略巔峰之作之一

三十六計的評價 古代戰爭兵法策略巔峰之作之一

06-24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漢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是根據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
古代兵器鑑藏 強弩攻城略地實在功不可沒

古代兵器鑑藏 強弩攻城略地實在功不可沒

11-21
兵戎相見,也曾離不開弩的身影。《孫子兵法》中,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三國演義》記載,三國時期,弩被用來裝備蜀國部隊。在古西域,弩也曾一次次出現在攻城略地的沙場之上,併成為重要的作戰武器之一。新疆考古...
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趙匡胤治國的文韜武略

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趙匡胤治國的文韜武略

04-12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
中國古代兵法策略三十六計的正確順序是什麼?

中國古代兵法策略三十六計的正確順序是什麼?

09-22
《三十六計·第一計·勝戰計》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三十六計第三計借刀殺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
揭祕猛將張飛並非莽撞人而是精通謀略懂兵法

揭祕猛將張飛並非莽撞人而是精通謀略懂兵法

04-09
在《三國演義》中,從來不缺少勇將猛士,張飛張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個。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張飛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特別善於用兵。且不說別的,單是從“據水斷橋、義釋嚴顏、瓦口關智取張郃”等戰鬥經歷看,就足以見得張飛絕不僅...
盤點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盤點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04-02
《孫子兵法·九地篇》:“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
海陽地雷戰有效反擊侵略 民兵制“頭髮絲雷”

海陽地雷戰有效反擊侵略 民兵制“頭髮絲雷”

10-01
電影《地雷戰》讓山東海陽民兵名聲大振。抗日戰爭時期,英雄的海陽人民廣泛開展地雷戰、麻雀戰、聯防戰,有效地反擊了敵人的侵略,保衛了自己的家園。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海陽民兵共作戰2000餘次,斃傷俘敵1500餘名,繳獲各種武器...
廣西抗日救亡運動 廣西全民皆兵抵抗日本侵略者

廣西抗日救亡運動 廣西全民皆兵抵抗日本侵略者

03-20
八年抗戰,從1937年7月7日開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下平南人民遭受巨大損失。計不完全統計,被殺害的10270人,炸燬燒燬房屋4803間,燒燬搶掠財物達979022萬元。平南縣城和丹竹、...
漢武帝是窮兵黷武的暴君 還是雄才大略的明主

漢武帝是窮兵黷武的暴君 還是雄才大略的明主

12-11
漢武帝劉徹,在位55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隨著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劉徹在位之時西漢王朝的各項政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歸結而言即從“無為”到“有為”。劉徹不僅大力發展國家經濟同時高度集中皇權,對外徵...
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黷武 漢武帝並沒打垮匈奴

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黷武 漢武帝並沒打垮匈奴

09-24
中國歷史上秦皇漢武並舉,兩者皆號稱雄才大略,特別是漢武帝東征西討、攘夷拓土,極大拓展了中原王朝的生存空間。歷史課本從小就告訴我們,漢武帝時大將衛青、霍去病北擊威脅最大的敵人——匈奴,從此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
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黷武 漢武帝並沒有真正打垮匈奴

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黷武 漢武帝並沒有真正打垮匈奴

08-26
經過漢初幾十年來的休養生息,武帝在位初期國強民富。由於行之有效的國家馬政,西漢邊郡已養馬數十萬匹,組建起訓練有素的強大騎兵部隊,構成了對匈奴作戰的軍事基礎。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調集30萬兵力埋伏於馬邑周邊,欲一舉殲...
桂軍抗戰紀實 八桂子弟全民皆兵抵抗日本侵略者

桂軍抗戰紀實 八桂子弟全民皆兵抵抗日本侵略者

04-23
作為一名中國人,應該努力去了解真實的抗日衛國戰爭歷史。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付出犧牲最大、戰爭經過最慘烈、戰爭場面最悲壯的一場民族戰爭,也是距離中國最近的一場抵禦外侮的戰爭。然而,中共組織撰寫的歷...
猛將張飛並非莽撞人 精通謀略懂兵法

猛將張飛並非莽撞人 精通謀略懂兵法

05-23
在《三國演義》中,從來不缺少勇將猛士,張飛張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個。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張飛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特別善於用兵。且不說別的,單是從“據水斷橋、義釋嚴顏、瓦口關智取張郃”等戰鬥經歷看,就足以見得張飛絕不僅...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並非粗人 精通謀略懂兵法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並非粗人 精通謀略懂兵法

03-25
在《三國演義》中,從來不缺少勇將猛士,張飛張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個。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張飛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特別善於用兵。且不說別的,單是從“據水斷橋、義釋嚴顏、瓦口關智取張郃”等戰鬥經歷看,就足以見得張飛絕不僅...
兵部尚書袁可立 晚明第一個提出平遼戰略的能臣

兵部尚書袁可立 晚明第一個提出平遼戰略的能臣

06-24
袁可立(1562-1633),字禮卿,號節寰,又號閒閒居士,睢陽衛籍,睢州城內人。舉明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以子袁樞官河南參政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歷明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皇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
莽夫張飛並非粗人 精通謀略懂兵法

莽夫張飛並非粗人 精通謀略懂兵法

03-24
在《三國演義》中,從來不缺少勇將猛士,張飛張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個。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張飛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特別善於用兵。且不說別的,單是從“據水斷橋、義釋嚴顏、瓦口關智取張郃”等戰鬥經歷看,就足以見得張飛絕不僅...
出兵朝鮮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是如何做出的?

出兵朝鮮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是如何做出的?

03-21
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中國軍隊主動跨出國境,到國境外與美軍打仗。按照常規,強國侵略弱國,打到弱國的國土上,弱國能夠不投降,奮起抗爭,就非常不簡單了。而主動跨出國境,到異域去打強敵,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情啊!並且,這...
世界十大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東歐朝鮮皆上榜

世界十大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東歐朝鮮皆上榜

06-25
《孫子兵法·九地篇》:“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
三十六計簡介 中國古代兵法演變史的謀略史記

三十六計簡介 中國古代兵法演變史的謀略史記

04-18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漢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
戰爭中的孫子兵法 聖馬丁的祕魯戰役中的謀略

戰爭中的孫子兵法 聖馬丁的祕魯戰役中的謀略

10-06
阿根廷孫子研究學者馬塞羅·貝瑞特用孫子謀略分析聖馬丁將軍與祕魯戰役。他指出,公元前6世紀末,中國的哲學家孫子寫下的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對西方軍事家影響很大,是一部傑出的戰爭藝術;而聖馬丁是傑出的戰爭指導者...
侵略中國的日本女兵下場驚人 死後竟被群眾扒衣

侵略中國的日本女兵下場驚人 死後竟被群眾扒衣

08-08
9月25日,喬溝伏擊戰,陷入八路軍伏擊圈的千餘名日軍全部被殲。戰鬥結束後,一一五師隨營學校在上千名群眾的幫助下,打掃戰場,掩埋烈士遺體,清理各種戰利品,連續搬運了兩天。戰後一一五師主力轉移到冉莊、上寨、下關一帶進行休...
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黷武 漢武帝並沒真正打垮匈奴?

雄才大略還是窮兵黷武 漢武帝並沒真正打垮匈奴?

06-20
經過漢初幾十年來的休養生息,武帝在位初期國強民富。由於行之有效的國家馬政,西漢邊郡已養馬數十萬匹,組建起訓練有素的強大騎兵部隊,構成了對匈奴作戰的軍事基礎。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調集30萬兵力埋伏於馬邑周邊,欲一舉殲...
堪與孫子兵法媲美的成吉思汗兵法 蒙古兵學戰略

堪與孫子兵法媲美的成吉思汗兵法 蒙古兵學戰略

07-16
13世紀,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征服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奠定了蒙古兵學在世界軍事史的歷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攻取那樣廣大的地區,並且攻必取,戰必勝,西方史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