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漢的優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亡漢的優精選/列表
民間為何說漢高祖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民間為何說漢高祖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06-25
漢朝末年,中央政權失去了對國家局勢的控制力,群雄並起,相互征戰不斷,一時天下大亂。經過多年的分分合合,殺伐爭鬥,隨著大多數諸侯的消亡,天下終於形成了三分局面,史稱三國。曹操建立的魏國佔有半壁江山,手中有個傀儡皇帝,可以挾...
唯有漢獨以強亡!當年的大漢帝國到底有多強大

唯有漢獨以強亡!當年的大漢帝國到底有多強大

03-19
提起雄漢盛唐,一直是中國人的驕傲。從漢武大帝到“天可汗”唐太宗,國人一直被稱為漢人。有歷史學家統計過,中國出現次數最多的國號就是漢!除了西漢、東漢以外,還有蜀漢、成漢、劉漢、陳漢、南漢、北漢等等。甚至辛亥革命時...
漢朝歷史上漢武帝晚年的懺悔書 大漢朝將亡

漢朝歷史上漢武帝晚年的懺悔書 大漢朝將亡

09-21
徵和四年的一天,年近古稀的漢武帝正在漢宮裡辦公,這位已經當了52年皇帝的老人如今已是風燭殘年,時日無多。突然,他收到了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搜粟都尉桑弘羊三人聯名呈上的奏書,會是啥事呢?武帝也不知道,便開啟瀏...
東漢覆亡真相 一個“中興王朝”在混亂走向滅亡

東漢覆亡真相 一個“中興王朝”在混亂走向滅亡

06-15
歷史,就是一場一場的鬧劇。經過西漢末年風風雨雨的王莽改制、農民起義之後,洛陽城上又重新飄揚著大漢的旗幟。歷史好像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劉家的人,又擠滿了這新的都城,擠滿了這新的朝廷。而“苟延...
蜀漢國為何第一個滅亡 三國蜀漢滅亡的十大隱情

蜀漢國為何第一個滅亡 三國蜀漢滅亡的十大隱情

03-15
有詩寫道: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鴻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間一場醉。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
大漢朝為何走向衰亡?黨錮之禍加速了漢朝滅亡嗎

大漢朝為何走向衰亡?黨錮之禍加速了漢朝滅亡嗎

06-27
司馬光說:“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東漢的風化之美,盡皆集中在名士的身上。下面,我們來說一說東漢的名士風采。東漢桓帝延熹年八年(公元165年),發生了“黨錮之禍”。禍事的的緣由是:河南有一個名叫張成的...
漢高祖興於蛇 西漢亡於“蟒”是巧合嗎?

漢高祖興於蛇 西漢亡於“蟒”是巧合嗎?

06-14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布衣皇帝”,出身於貧下中農階層。發跡前是家鄉出了名的不良少年,不想讀書,不願幹活,整天遊手好閒,是父親眼中“最不成器”的兒子。好在他的祖上樂善好施,劉邦也繼承了這種俠義之風,胸襟豁達。他也...
漢武帝之後是誰繼位?漢昭帝劉弗陵的死亡真相

漢武帝之後是誰繼位?漢昭帝劉弗陵的死亡真相

03-04
漢武帝之後誰繼位?漢武帝,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漢武帝劉徹死後,最小的一個兒子劉弗陵當上皇帝,成為了漢昭帝。漢昭帝是漢武帝的寵妃鉤弋夫人的兒子,據說,鉤弋夫人懷孕了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這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那...
漢武帝如何創造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歷史奇蹟

漢武帝如何創造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歷史奇蹟

06-02
我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和絕大多數同行一樣,一開始我就相信兩個觀點:一是在中國,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二是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總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後被地主和貴族利...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 蜀國怎麼滅亡的?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 蜀國怎麼滅亡的?

07-25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葛亮善於治國也是歷史上...
蜀漢之亡 被寄予厚望的姜維成為敗亡的關鍵因素

蜀漢之亡 被寄予厚望的姜維成為敗亡的關鍵因素

05-18
姜維,字伯約,天水人氏,早年在曹魏的朝廷裡就職,在平叛羌、戎之亂時,(隨便說一下,羌、戎當時的少數民族只需三國之一國中邊境幾郡就可鎮壓,可見之後的五胡亂華完全是司馬家八王之亂自相殘殺的結果。)戰功積累至中郎。之後在諸...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 蜀國滅亡時間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 蜀國滅亡時間

06-24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葛亮善於治國也是歷史上...
漢武帝曾犯跟秦始皇一樣的錯誤 為何漢代沒亡

漢武帝曾犯跟秦始皇一樣的錯誤 為何漢代沒亡

12-18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87年),是西漢王朝的第6個皇帝。在位50多年,堪稱有漢一代頗具雄才大略的君主,歷史上把“秦皇漢武”並列確有道理,因為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在許多方面很像秦始皇:秦始皇遣大將蒙恬發兵30萬打匈奴,長驅匈奴...
三國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三國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0-29
蜀漢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真正的原因並非是譙周的勸諫,而是內憂外患。如果真要說誤國的話,有人或許認為是諸葛亮和姜維誤國的層次更重一些。當然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並不是不尊重諸葛與姜維,畢竟諸葛與姜維忠心為國的事蹟...
歷史的微妙 漢承秦製為什麼漢朝強盛而秦朝亡國

歷史的微妙 漢承秦製為什麼漢朝強盛而秦朝亡國

05-14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秦漢時期開創的一系列制度,為以後歷代封建統治者沿襲。“漢承秦制,但有因革”是指漢代並非簡單完全模仿秦制,而是在總體框架上繼承了秦制,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主、客觀條...
漢獻帝新傳 漢獻帝劉協存亡都由曹操做主

漢獻帝新傳 漢獻帝劉協存亡都由曹操做主

06-25
封建期間裡,天子是“九五之尊”,皇后則要“母儀全國”,堪稱世上一等一的尊貴男女。然而,那是治世、盛世。比及了王朝末世,職位越高,在改朝換代的海潮之下,便更是無可躲避,只能眼睜睜蒙受運氣的刀斧。好比,東漢的末了一位皇帝漢...
用人之道決定興亡之道 蜀漢與曹魏的兩樣滅亡

用人之道決定興亡之道 蜀漢與曹魏的兩樣滅亡

06-30
《三國演義》大結局是“三國歸晉”,征戰半個多世紀的魏、蜀、吳相繼告亡。表面上看三國似乎悉數謝幕,但實際上卻是迥然不同的下場,這迥然不同的下場給出的是歷史的不同答案,其中包括著咎由自取的真亡與假亡。拋開個性不突...
漢朝的滅亡 揭祕是什麼導致了大漢朝走向滅亡

漢朝的滅亡 揭祕是什麼導致了大漢朝走向滅亡

07-27
漢朝的滅亡:漢朝(前206—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亦有以西漢與東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為華夏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漢朝又是為什...
歷史蜀漢亡於這四大政治集團?

歷史蜀漢亡於這四大政治集團?

12-15
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漢自稱昭烈皇帝。而在建國之前他過的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赤壁之戰聯吳擊敗曹操後才慢慢發展起來。在劉備勢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內部的手下也分成了四大政治集團。第一個集團:就是早期一路跟隨劉備...
漢朝歷史 新莽篡漢 西漢滅亡 王莽改制

漢朝歷史 新莽篡漢 西漢滅亡 王莽改制

07-25
新莽篡漢參見王莽篡漢、新朝、王莽改制漢宣帝死後,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漢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劉驁即位。漢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后、班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
姜維是亡國亂相嗎?蜀漢之亡姜維應負多大責任?

姜維是亡國亂相嗎?蜀漢之亡姜維應負多大責任?

06-27
作為諸葛亮、蔣琬、費礻韋之後的蜀漢重臣姜維,古往今來對其褒貶不一。或雲其為天下英俊,或雲其為一時儀表,或雲其“玩眾黷旅”,或雲其為亡國亂相。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是耶非耶,值得探索。因為這既關係到諸葛亮薦人是否有當...
武漢會戰死亡人數 我軍傷亡40萬換來戰略相持

武漢會戰死亡人數 我軍傷亡40萬換來戰略相持

12-25
1938年10月27日,日軍佔領武漢。棄守武漢倒計1938年10月24日,中山艦喋血金口。這一天,距離金口僅26公里的武漢,進入了棄守的尾聲。日軍在長江兩岸和大別山北麓已形成對武漢的三面包圍,10月21日廣州失陷,武漢局勢更為孤立。24...
漢獻帝劉協簡介 漢朝亡國皇帝 漢獻帝詳細介紹

漢獻帝劉協簡介 漢朝亡國皇帝 漢獻帝詳細介紹

06-26
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簡介——漢獻帝劉協(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漢族,祖籍沛縣(今江蘇沛縣),生於洛陽(今河南洛陽)。漢靈帝第三子,漢朝最後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陳留王,公元189年,董...
東漢走向滅亡的開始 漢桓帝包庇宦官趙忠違制

東漢走向滅亡的開始 漢桓帝包庇宦官趙忠違制

01-19
東漢孝桓朝。位於洛陽城南開陽門外的太學,已然有了三萬太學生。影響力真是越來越大了。所以,這時的“太學”它是一個王朝的熱詞,又是一個王朝的敏感詞彙——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的太學,會像孝桓朝一樣,和政治有著如此曖昧難...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02-08
蜀漢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內憂外患,並不是因為譙周的勸諫,如果真要說誤國的話,個人認為諸葛亮和姜維誤國的層次更重一些,筆者不是不尊重諸葛與姜維,畢竟諸葛與姜維忠心為國的事蹟世人皆知,然而其六伐九出耗盡蜀漢的國力,誤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