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

當前位置 /首頁/飲食百科/養生保健/列表

如何看懂骨密度檢查的結果

目錄:

如何看懂骨密度檢查的結果

第一章:怎麼看骨密度檢查結果?

第二章:類風關:術前術後都應用藥

第三章:痛風是一種關節炎

很多人到了老年都會患上骨質疏鬆,因此很在意骨密度檢查,你知道骨密度檢查後如何看檢查結果呢?

怎麼看骨密度檢查結果?

骨質疏鬆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之一,是由於骨密度丟失導致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的一種疾病。骨密度是指特定部位骨骼的骨組織含量(例如鈣及其它礦物質)。過去曾經認為骨質疏鬆是女性疾病,現在已經明確男性同樣可患骨質疏鬆。

每5名50歲以上的美國婦女就有1名患骨質疏鬆(20%),大約半數50歲以上的美國婦女有過髖部、腕部或脊柱骨折病史。近10年間,北京市50歲以上的髖部骨折率男性和女性分別增加了42%和110%。預計在未來幾十年,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中國人髖部骨折率還會明顯增長。

雙能X線掃描——測量骨密度金標準

骨質疏鬆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呢?

糖尿病可以通過化驗血糖確診,高血壓可以通過測量血壓確診,骨質疏鬆依靠什麼確診呢?靠測量骨密度,即測量機體某個部位在當下究竟含有多少鈣和其它礦物質。目前雙能X線掃描是測量骨密度最常用的金標準,與其它危險因素相結合,以分析預測機體日後發生骨折的風險。另外,一種特殊的CT——定量CT,在少數情況下亦用於測量骨密度;而一張普通的脊柱或髖部X線平片僅能反映出嚴重的骨質疏鬆,不足以用於預測機體日後發生骨折的風險。

雙能X線掃描採用的是低能量X線,大約相當於普通胸片放射劑量的十分之一。大多數專家均認為,與及早發現骨質疏鬆並避免骨折的受益相比,因行雙能X線掃描而受到的那一點兒輻射的風險是很低的。

受檢者一般不用脫衣服,安靜平躺在檢查床上,不要隨意移動身體,探頭在身體上方懸空掃過即可,沒有任何痛感,耗時很短。作檢查前需要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屬及裝飾品。懷孕或準備懷孕的人不能做骨密度檢查。最常取用的檢查部位是髖部和腰部。

在藥店、商場、保健產品推廣會上還可以見到小型的骨密度儀,用來測量手指、手腕、足跟或小腿部位的骨密度,簡單方便,可用於篩查。然而,只有雙能X線掃描所得髖部和腰部的骨密度才是預測骨折風險的最佳、最可靠的測量結果。

怎麼看骨密度的檢查結果?

骨密度的檢查結果通常報告為T值和Z值。它們的含義是什麼?

行骨密度測量後通常給出T 值,其含義為與正常人的巔峰骨密度(即健康青年的骨密度)相比,受測試者骨密度的變化情況,具體表示為T值= (測定值-骨峰值)/ 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骨密度測量後亦給出Z 值,Z 值含義為與正常人同年齡組相比受測試者骨密度的變化情況,具體表示為Z 值= (測定值-同齡人骨密度均值)/ 同齡人骨密度標準差。

根據我國最新的專業學會的規定,T 值用於表示絕經後婦女和大於50 歲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對於兒童、絕經前婦女以及小於50 歲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議用Z 值表示,但是就Z值而言未給出具體範圍,這可能是因為要密切結合臨床具體情況才能確定,不能單單看Z值就下定論。

無論T值還是Z值,只要小於0,就意味著骨骼強度受損,越小則表示骨折的風險越高。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T值≥-1屬於正常範圍,《-1而》-2.5屬於骨量低下,≤-2.5為骨質疏鬆。骨量低下是骨質疏鬆的前奏,必要時同樣需要藥物干預。

什麼時候需要查骨密度呢?

骨密度檢查雖然重要,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要去查骨密度。主要在下述兩種情況下應該進行骨密度檢查:一是女性大於65歲,男性大於70歲,建議查骨密度;二是女性不足65歲,男性在50~70歲之間。

有下述危險因素者,建議查骨密度:1.無論男女,50歲以後發生了骨折;2.慢性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腎臟疾病、飲食失調等;3.過早停經,既包括自然發生的停經,也包括手術導致的停經;4.因前列腺癌或乳腺癌接受激素治療;5.身高變矮;6.。吸菸;7.有明確的骨質疏鬆家族史;8.連續3個月以上每日服用糖皮質激素(強的鬆,甲基強的鬆龍等);9.經常大量飲酒。

已經診斷骨質疏鬆並接受治療者,也應該定期檢查骨密度以監測療效。

類風關:術前術後都應用藥

類風溼關節炎(簡稱類風關)一直以來被老百姓稱為“不死的癌症”,常常被認為是無藥可治的,但事實上,近年來類風溼關節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均有重大進展,越來越多的新藥問世,給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帶來了福音。許多患者經過規範化治療,關節達到不腫、不痛、不變形的效果,並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絕大多數剛起病的患者都應接受正規的藥物治療,其中多數患者能達到臨床緩解;對於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晚期出現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可進行外科手術,包括滑膜切除術、腕管綜合徵鬆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以及關節置換術等,但許多患者常常有這樣的誤區:就是做了手術後就可以徹底不用服藥了,但實際上類風溼關節炎是全身多關節病變,手術只能解決少數病變關節,因此術前術後都應該用藥控制其他關節的病變。

許多人認為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副作用大,不能長期服用。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類風溼關節炎確實需要長期用藥,但藥物副作用多數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好好配合醫生,定期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患者的用藥安全是完全有保證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用藥來控制類風溼關節炎呢?

要做到類風溼關節炎的合理用藥應該做到方案個體化,通俗地說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使用不同藥物,在達到治療疾病的同時又最大可能地減少副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主要藥物。目前治療的藥物包括非甾類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溼藥、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及植物藥等。

第一類是非甾類抗炎藥,即通常說的“止痛藥”,此類藥物除了止痛外,還有抗炎消腫的作用,是類風溼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藥物,適用於活動期的患者。此類藥物的作用主要是緩解症狀為主,是“治標”藥,不能預防關節破壞。經常有病人很疑惑“我一直在吃藥,為什麼關節還會變形?”,實際上患者服用的主要是止痛藥,它只是減輕了患者的疼痛,並阻止不了病變進展,因此,治療類風溼關節炎應該儘早加用“治本”的藥。

常用的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洛索洛芬、布洛芬、美洛昔康和塞來昔布等。

此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可能引起胃部不適,長期服用嚴重的可能引起消化道潰瘍。此外,這類藥物可能對會引起肝腎功能異常和白血球減少,因此這類藥物不建議長期大量地服用,同時應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同時服用。對有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應慎用非甾體抗炎藥。對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患者建議選擇塞來昔布這種對消化道損傷小的藥物。

第二類是改變病情抗風溼藥,又被稱為慢作用抗風溼藥,是類風溼關節炎的”治本”藥。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來氟米特、環孢素和金諾芬等。此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環節,起到抑制滑膜增殖,減慢關節病變進展的作用。這些藥物都是臨床常用的抗風溼藥,但許多患者心存顧慮,因為部分藥物說明書上明確寫著是抗癌藥。比如甲氨蝶呤,此藥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被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由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劑量遠遠小於治療腫瘤所用的劑量,因此作為抗風溼藥,甲氨蝶呤並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麼大的副作用。而且,甲氨蝶呤目前被證明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有效又經濟的藥物,在沒有禁忌徵時常作為治療首選,也常常作為聯合用藥的基礎選擇。慢作用抗風溼藥一般起效較慢,2-3個月才可起效,一般需服用半年以上才能起到最大效果,由於它不具備止痛作用,因此要求患者一定要堅持服藥,服用初期如果關節腫痛症狀較重,可以和非甾體抗炎藥合用,待病情控制後再減少劑量長期維持治療。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白血球減低和肝功異常,因此用藥期間應遵從醫囑,定期監測血象及肝功能,只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絕大多數患者的副作用是可恢復的。

第三類糖皮質激素。由於激素具有非常強的抗炎止痛作用,因此有些“祖傳祕方”或“特效藥”裡常常摻入激素,導致許多患者在醫學知識有限,醫療條件落後的情況下購買這些藥物,最後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股骨頭壞死等激素副作用,而且服用時間長了之後,很難將激素停用,導致激素依賴。對於激素的作用我們應該辯證地看。目前我們不主張將激素作為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首選藥物,但在某些情況下適當使用激素可以提高療效。比如某些患者出現了類風溼導致的內臟損害,或是特別重症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以使用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一定要逐漸減少劑量或緩慢停用,一般每日不能超過2片。對於反覆關節腔腫脹積液的患者,我們可以通過關節腔內注射激素,可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同時又不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

第四類生物製劑。目前在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上,已經有幾種生物製劑被批准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在難治性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英夫利昔單抗、依那西普和阿達木單抗。這三種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腫瘤壞死因子達到治療目的,而腫瘤壞死因子在類風溼關節炎發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對傳統慢作用抗風溼藥效果不佳的患者使用這類藥物常常可獲得滿意療效,近年來,認為如果能早期應用這類藥物,部分疾病較輕的患者可能可以完全停藥,達到“治癒”目的。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藥物即抗CD20單抗(美羅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也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是難治性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又一選擇。但是目前生物製劑屬於自費藥物,價格昂貴,限制了臨床的大規模使用。

第五類植物藥。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植物藥,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這些藥物對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較弱,通常與其他抗風溼藥聯合應用。

必須強調,除了合理使用藥物,功能鍛鍊是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鍊。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溼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痛風是一種關節炎

痛風屬於關節炎的一種,是由於尿酸結晶在關節沉積造成的。尿酸是嘌呤的降解產物,而嘌呤存在於我們所吃的許多食物當中。尿酸清除異常,在關節處析出結晶,就會導致關節炎、腎結石及腎小管阻塞,從而導致腎衰竭。痛風是歷史上被記載最多的內科疾病之一。

急性痛風疼痛劇烈

急性痛風發作的特點:受累關節出現急劇疼痛,隨後發熱、腫脹、變紅,並有明顯壓痛。大腳趾底部的小關節是最常發病部位。其他可能受累的關節包括腳踝、膝蓋、手腕、手指和手肘。對某些患者而言,急性疼痛是如此劇烈,甚至在腳趾上蓋條床單也會導致劇烈疼痛。這些劇痛通常會在數小時到數天時間內消退。在極少數情況下,疼痛會持續數週。大多數痛風患者數年內會出現痛風的反覆發作。

誰會患痛風?

男性患痛風的機率比女性高9倍。男性通常發生在青春期後,發病高峰期為75歲。女性痛風通常發生在絕經期後。約有10%的美國男性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這種情況稱之為高尿酸血癥。不過,僅有少部分高尿酸血癥患者會急速發展為痛風。如果您的父母患有痛風,那麼您患痛風的機率為20%。

痛風的危險因素

肥胖、體重增加過度(尤其是年輕時)、中到重度酗酒、高血壓、腎功能異常,都是痛風的危險因素。某些藥物和疾病也會導致尿酸水平升高。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痛風患者出現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機率增加。

痛風的症狀:大腳趾

大腳趾底部的關節最常出現急性痛風。在接受治療之前,通常會反覆發作。即便是疼痛消失也需要去看醫生。因為隨著時間推移,痛風會損傷您的關節、肌腱和其他組織。

痛風的症狀:手指

人們可能會出現手指關節尿酸結晶沉積,發生痛風的情況。為了緩解疼痛,痛風發作期間不要活動關節。

痛風的症狀:手肘

痛風還會攻擊如手肘和膝蓋這些關節。注意肘部的突出部位。

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

當患者反覆出現關節疼痛,尤其是大腳趾底部或腳踝和膝蓋處疼痛時,可能是患有痛風。最可靠的測試是通過關節穿刺術檢測關節積液中的尿酸結晶。這種常見的實驗室檢測需進行區域性麻醉,採用無菌技術,利用注射器和針頭從發炎的關節抽吸積液。

痛風的診斷:關節液分析

一旦獲得關節液,即對其進行尿酸結晶和感染分析。醫生還可能同時作個血液測試,以測量血液中的尿酸量。

如何預防痛風發作?

保持充足的液體攝入有助於預防急性痛風發作,並減少痛風患者出現腎結石的危險。眾所周知,酒精有利尿作用,會加重脫水和尿酸沉積,引起急性痛風發作。酒精還會影響尿酸代謝,引起高尿酸血癥。除了導致脫水,引起關節處析出結晶外,酒精還通過減慢腎臟對尿酸的排洩,而引起痛風。

更多的預防措施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由於機體會將嘌呤轉化成尿酸,因此應避免嘌呤豐富的食物。富含嘌呤的食物包括貝類和動物內臟,如肝、腦、腎。研究人員報告稱,食用肉類或海鮮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而乳製品似乎能降低這種風險。減肥則有助於降低痛風反覆發作的風險。

痛風的藥物治療

某些藥物能緩解痛風發作時的疼痛和炎症,如消炎藥(布洛芬及其他消炎藥)、秋水仙鹼和皮質類固醇。其他藥物能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防止尿酸在關節、腎臟和組織中的沉積,有助於預防進一步發作及併發症。這些藥物包括別嘌呤醇、非布索坦和丙磺舒。

痛風的未來會怎樣?

各種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相關領域的研究正在積極進行中。科學家們發現高動物蛋白會稍微增加痛風的風險。正在開發的新藥對於控制慢性痛風患者升高的尿酸水平更為靈活和安全。

結語:(文章原載於《大眾健康》,刊號:2012 第5期,作者:李全民/葉華/高然,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TAG標籤:骨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