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風雲

當前位置 /首頁/歷史/戰史風雲/列表

臺媒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為何慘敗

臺媒稱,“九合一”選舉,22縣市改選縣市長,國民黨幾乎全軍覆沒,只贏了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連江縣,縣市執政優勢喪失殆盡。民進黨在六都中拿下五都(包括臺北市無黨籍柯文哲),其他縣市亦大有斬獲,贏得風光。

臺媒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為何慘敗

2014年11月29日晚間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這次選舉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桃園縣改制)、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6個“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以及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和“直轄市”少數民族區長、“直轄市”少數民族區民代表及村裡長9種選舉。

根據臺灣選務部門資料顯示,“九合一”選舉人總數1851萬1356人,選票數達6524萬5782張,將選出1萬1130名地方公職人員,包括6名“直轄市”市長,16名縣市長,375名“直轄市”議員,532名縣市議員,198名鄉鎮市長。候選人總數達1萬9636人。這次選舉在各縣市計有368個選務作業中心,設定1萬5559個投開票所,動員工作人員約20萬6900人。

國民黨目前在15席縣市、六都中的四都執政,然而開票結果公佈後,原本執政的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基隆市、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全部淪陷,國民黨老地盤一朝大片變綠。六都”只有朱立倫以微弱優勢拿下了新北市,另外只剩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連江縣5縣,而民進黨原本只預估能拿下9~10席縣市長席位。議員選舉方面,國民黨籍議員同樣遭遇潰敗,2016年可能遭遇行政、立法兩院統統”變綠“,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甚至宣稱已瞄準2016“總統大選”。

針對這次選戰,國民黨大跌眼鏡以慘敗收場,民進黨首次在臺灣政治版圖上佔據壓倒性優勢,可見臺灣民眾對國民黨的不信任已達空前。當晚,行政院長江宜樺已獲批率內閣總辭,據臺媒報道馬英九很可能會因此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這次選戰結果也給了我們這些圍觀者很多思考,為何國民黨會敗得這麼徹底呢?以下為本人總結的一些原因:

國民黨內部不團結

選舉中,內部不團結可謂大忌。前者,國民黨2000年選舉因為宋楚瑜突然獨立參選,導致民進黨首度上臺,國民黨淪為在野黨,往事尚未走遠,國民黨內訌又起,波折不斷。

首先去年的"馬王之爭"雖說王金平"關說"在前,但馬英九操之過急,一件本來很順當的事情結果反而讓馬英九大失口碑,名望受損,甚至在國民黨全代會上有”反馬勢力“提出支援王當黨主席的事件,種種跡象表明國民黨內部並不團結。即使之前出親民黨、新黨的出走也未能使得國民黨內部重新整合。

而民進黨的黨員從“美麗島事件”到後來執掌政權,都是靠實力從草根一步步走上舞臺,他們的高層基本上都有一起打拼的經歷,即使有些內部爭鬥,但大選一旦來臨,便不顧個人得失,全力以赴PK國民黨。

在正式參選登記前,國民黨在基隆市、新竹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雲林縣等六縣市出現分裂。經過整合後,雖然部分縣市候選人主動退選,但基隆、新竹仍確定分裂,最後選舉結果出爐後,國民黨果然丟失基隆、新竹。

國民黨曾號稱在臺黨員過百萬,但實際上是指的領有黨員證的人員,而實際參與國民黨黨務、履行黨員職責的不過20萬,這個資料則跟民進黨的在冊黨員數量旗鼓相當。試問,一個"分裂加內鬥"的國民黨與一個"一致對外"的民進黨如何角逐政壇?

“反服貿”運動、 "佔中"影響

這次選舉在投票率上超出了原先六成五到七成的預想,達到了七成多,甚至在臺中超過了七成五。與國民黨支持者很多不願出來投票相反,這次年輕選民踴躍投票,力圖用選票對馬政府說“不”,這也使得胡志強在臺中遭遇慘敗。而這次年輕選民積極性高漲的緣故,無外乎“反服貿”(太陽花)等社會運動的緣故,他們的政治熱情以及組織能力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也使得本來就受年輕人熱捧的民進黨更加炙手可熱。在臺北市的選戰中,柯文哲對連勝文,首投族支援度之比據稱達到了是8:1,具有明顯優勢。

"太陽花運動"可以說是臺灣社會對馬英九“政府”近年來不滿的瞬間爆發,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宣佈協議審查已超過3個月,當視為已經通過審查,要強行送“立法會”存查,臺灣70-80%的民眾認為此舉有違程式正義。接著,臺灣的大學生和一些社會組織開始衝擊”立法院“和”行政院“,要求馬英九辭職。

"反服貿協議"然大體上是對臺灣利好的,並且對於臺灣的優勢產業,政府都有相關部門與行業溝通,但對於競爭力不足的行業,則有一些恐慌,像美髮、洗衣、安養機構和印刷出版等行業,擔心受到衝擊。而臺灣年輕人的失業率是偏高的,大概是12%,是成人失業率的3到4倍,他們覺得馬政府與大陸合作的“和平紅利”只有少數人和少數團體享有、壟斷了,他們反而受到傷害,於是可以理解為何臺灣草根年輕一族特別恐慌。

在”太陽花“運動中,在“行政院”的臺階上,民進黨的四位大佬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和游錫堃坐在一排,力挺學生。而學生中的領袖像陳為廷、林非帆等被曝出是綠營支持者。所以不難想象,年輕人這次為何會積極出動投票給民進黨了。

民進黨競選策略得當

在競選政策方面,民進黨在臺北面上不推本黨人士,改推無黨籍人士柯文哲,幕後操控臺北格局以此拿下藍營大本營,這招實在太絕了,否則藍營、泛藍營再反感小馬哥也不會把票投給民進黨。同時,臺北市議員則將採聯合競選、配票方式,搶攻議會席次。可以說,臺灣部分中間選民,對國民黨有不滿,對民進黨有擔憂,對無黨派有期待,而民進黨這次在臺北的大選中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心理,這一仗打得確實漂亮。

其次,競選口號:”投票國民黨,臺灣變香港“,直接利用“佔中”這一熱點新聞吸引本土選民以及一些中間選民,同時又抨擊了馬政府“親中”立場。。從“美麗島事件”以來,民進黨的宣傳口號一直緊抓“臺灣本土利益”,這與國民黨高達上的中華民國概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對於選民來說還是比較務實了,“民國雖大,獨愛臺灣”,特別是對於臺灣新生代年輕選民以及本土人,對於大陸的情結本來就淡薄,而這次的選舉更加明顯的體現出來了。

另外,從競選宣傳氣勢上,國民黨這次已經是軟弱不堪了。在選舉的前一天,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全臺催票搭“空軍一號”從南臺灣屏東縣啟動“南征”,隨後連趕高雄、臺南兩地。馬英九在掃街過程中不斷向民眾喊話“起房起一半,師傅不能換”,呼籲選民集中選票投給國民黨參選人。語氣沉重透著擔憂與迫切感,讓人明顯感受到他與國民黨對選情的憂心忡忡。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8日也跑了七個縣市。當天,蔡英文陪同黨籍參選人舉行聯合記者會時表示,選戰最後關頭,要把票投給帶來希望的候選人,用選票讓馬英九反省、讓國民黨輸一次,臺灣不會倒,只會更好。

經濟低迷 社會精英支援政黨輪替

國民黨本屆政府執政以來,臺灣外銷訂單萎縮,物價上漲,國際財務惡化,財務持續飆高,民眾相當苦悶。隨著國民黨施政滿意度不斷下滑,直接導致藍營支援率的下降,在其優勢選區的部分原先支持者們為了生計也不得不重新考慮票投何方,甚至有地方候選人也在積極與國民黨中央以及政府撇清關係。而對於中間選民來說,既然國民黨執政並沒有對經濟帶來改善,只能寄希望於別的政黨了。

另外社會精英需要政黨再度輪替,一般來說實行民主選舉的國家總要經歷幾次政黨輪換,讓民眾在輪換中得到鍛鍊,讓政黨更替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結構適應民主選舉制度,這就需要初期必須經歷幾輪輪換。可以說,拋開別的因素不談,也要為了換而換,一些社會精英把這看作為了民主選舉制健康發展的必要之舉。

這些社會精英的表態與傾向,對於臺灣部分普通民眾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與導向性。所以,每次臺灣選舉前,各黨候選人除了掃街拜票外,總會拜會一些大佬、名流、法師,爭取支援。

接班人之戰

國民黨由於歷史的緣故,各種二代相繼出來選舉,連勝文以及一些國民黨大佬的兒子這次都紛紛落敗,可見祖上的”政治光環“並沒有給他們加分,反而給了臺灣民眾不支援他們的理由。而民進黨這邊與其說人人都有一段奮鬥史,不如說人人都有一段“勵志史”,而這對於迷茫的臺灣民眾來說,似乎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他們更加期待在草根的帶領下打拼,來點”乾貨“。所以,不是每個地方”頂著官二代“的光環都會管用的。

在這次選戰中,民進黨中生代、新生代政治新秀出頭,而對比看國民黨則顯得接班人選乏力,即使那些事前看好的政治新秀表現的都乏善可陳。這次朱立倫的勝選給國民黨內部出了一道難題,後面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時,之前被馬英九看好的吳敦義恐怕會遭遇波折,“吳江配”或“吳郝配”可能存在變數,朱立倫或許會趁機順利上位,若不然則會造成黨內分裂,當然這次民進黨方面的賴清德同樣也很顯眼。

種種跡象表明,2016年臺灣又要經歷一場政黨輪換,不過從這次選舉的效果來看,相信臺灣人已經準備好了,那大陸這邊呢?2016,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