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祕聞

當前位置 /首頁/歷史/野史祕聞/列表

明朝也有盜版書:目錄跟正版一樣 內容偷工減料

吳中鏤書多利,而甚苦翻刻。俞羨章刻《唐類函》將成,先出訟牒,謬言新印書若干,載往某處,被盜劫去,乞官為捕之,因出賞格,募盜書賊。由是《類函》盛行,無敢翻者。

明朝也有盜版書:目錄跟正版一樣 內容偷工減料

明馮夢龍《智囊·雜智部》

別以為盜版書是現在才有的事,其實至少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了盜版書的現象,這個和出版業的發達,以及市場的需求有很大的關係。據《七修類稿》記載,當時的盜版書坊,一旦聽說哪本書暢銷,價格賣得高,立即就跟風印刷,並以低於正版書的價格賣出去,因此購買的人很多,搶走不少正版書的市場和利潤。然而,價格低是以降低成本為代價的,而要降低成本,就得偷工減料。所以,往往一本書的目錄跟正版書是一模一樣的,但實質內容卻減去不少。買書的人拿回去一看,大呼上當。

明朝盜版書最集中的地方,是福建的建陽,當時很多盜版書坊集中在那裡,不僅偷工減料,而且紙張、油墨和校對的質量都很差。

明朝的江蘇吳中一帶,文化發達,不論是小說還是科舉參考書,都賣得很好,於是,盜版也如影隨形,跟風而上,攪亂市場,弄得正版書商苦不堪言。

當時有個叫俞羨章的文化人,編纂、印刷了一本名為《唐類函》的書。在書還沒進入市場前,俞羨章就先琢磨怎樣才能杜絕盜版現象,同時又能帶動銷售。最終,讓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先到官府預警,假裝說自己印刷的若干卷《唐類函》,在運往某處銷售的時候,路上遭人搶了,請求官府下令抓捕搶書賊,同時還懸賞民間,如果誰能舉報搶書的人,就賞他錢。

俞羨章的這一招很管用,一來藉著新書失盜炒作,且驚動了官府,起到了很好的廣告作用,書還沒出來就已在市場上紅起來了;二來藉著官府的威力,震懾那些企圖盜版的書商,因為一旦有盜版書出現在市面上,就會有搶書的嫌疑,極有可能被舉報,面臨法律的懲罰。書還沒有出來,法律的震懾力就已經覆蓋到市場上了。

唐類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