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當前位置 /首頁/歷史/文史百科/列表

日本為什麼被稱為東洋?

不少中國人以為,“東洋”即是“日本”別稱,“東洋史”即“日本史”,其實,那是陰錯陽差、送人之美了。

日本為什麼被稱為東洋?

查閱史料可知,“東洋”版權不折不扣屬於中國。此稱來源宋代,確立於元代《大德南海志》,是古代中國人原創的地理名詞。“東洋”原指中國沿海,外延是東海以遠、朝鮮半島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島國,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地理概念。日本人談論20世紀之前的“東洋史”,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北亞歷史。 譬如日本著名學者桑原騭藏《東洋人的發明》中所言∶“我在此說的東洋,是極其狹義的意思,與東亞意思相同,且主要是指中國人”。“我國現行的東洋史,以中國為中心,在多數情況下,傾向於排除西域的史實。”

此話表明了一個基本的歷史狀況,“東洋”以中國為“中心”,談“東洋”主要是談“中國”。而近代以後,“東洋”詞義卻發生了急劇變化。日本歷史學家重新詮釋了“東洋史”,雖然他們沒有否認“古代東洋史主體是中國史”這一基本事實,但是,日版“近代東洋史”中,其“中心”已由中國向日本轉換。

可見,地理名詞一旦被賦予了“中心”含義,也會出現重大變幻。在世界史中,與東洋對稱的另一地理大名詞是西洋。十九世紀之前,“東洋”及“西洋”地理名詞是普遍意義上的通解——狹義的西洋指西歐國家,廣義的西洋乃整個西方世界;狹義的東洋是東亞(主要指中國、朝鮮半島、日本這片地帶),廣義的東洋泛指東方世界。但近代兩場戰爭(鴉片戰爭、甲午海戰)過後,“東洋史”中的主角不僅由中國變成日本,甚至就連“東洋”之名,亦被日本獨享。

東洋易主成為近代東方歷史分水嶺。此前,東洋是個地理概念,此後,地理意義削弱,政治和文化即“文明取向”意義增強。

東洋落入日本之手,從文明上講主要是三個因素造成:

1、華夏文明衰落,不能代表東方主體文明;

2、日本稱霸東方、顯露一統亞太之志;

3、海權成為世界霸權的天王山,“洋”國佔據世界主體文明,“西洋”專指西方國家,“東洋”即專指“東方西人”——日本。

異變的“東洋史”,確是日本史學家的“傑作”。日本1894年提出“東洋史”新概念,曾經認為“所謂東洋史就是中國文化發展歷史”的日本著名學者內藤湖南,此時也成為“新東洋史”的擁躉者。而日本“國家大校長”福澤諭吉的“改轅易轍”更直截了當地寫在他所建立的慶應大學講義中,他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文明停滯”。與福澤齊名的史學家白鳥庫吉,有一個高徒叫津田左右吉,他的結論是——“東洋文化抹殺論”。中心思想是東方的文化中心已不在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印度和中國”,而在“旭日東昇陽光普照”的“大日本帝國”,日本儼然成了亞洲文明的“新中原”。

內藤湖南進而一語道破:日本,今天將成為東洋文化的中心……日本與中國在政治上成了一個統一國家的話,文化中心移至日本,那麼,日本人在中國的政治、社會上再活躍,中國人也不會看得特別的不可思議。

隨著“新東洋”被重新推出場的,是“原東洋”中心的中國,淪為蔑稱“支那”。1910年,東京帝國大學把“支那史學科”正式改名為“東洋史學科”。新史主旨以所謂“文明中心移動論”,來證明“東洋文明的中心”是怎樣一步步地移向日本的,標明日本“已經成為東洋文化的中心”。

耐人尋味的是,對於日本的“新東洋”論,當時的中國並不持異議。抗拒西化的清政府鑑於日本一天天強大如“西人”,又因日本地理位置在中國之東,遂接受此論、公稱日本為“東洋”。

對中國而言,這不僅僅意味著中國海權的得失,更深遠的意義,是東方文明中心地位一去難返……

TAG標籤:東洋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