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

當前位置 /首頁/歷史/歷史解密/列表

把吳鉤看了?吳鉤到底是什麼玩意?

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裡的典範,充滿傳奇色彩,後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後也泛指利劍。

把吳鉤看了?吳鉤到底是什麼玩意?

古代吳地(今蘇州一帶)所造的—種彎形的刀。《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即寶莫耶,覆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吳作鉤者甚眾。”後泛指鋒利的刀劍。李賀《南圓》詩:“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徑路刀 古代兵器。漢代匈奴人使用的一種青銅刀。有人認為它來源於西周初年,周人使用的一種叫做“輕呂”的短劍。漢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呼韓邪單于與漢使臣韓昌、張猛立盟,就曾用徑路刀攪酒。

所謂“吳鉤”,意思是指刀刃為曲線形的吳國刀。這種刀刃呈曲線狀的曲刀,是春秋時代由吳王(相傳為闔閭)下令製造的。因其鋒利無比,所以留下這個美稱。據說,曲刀在青銅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由此可見,曲刀的歷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國的南方廣為使用。這是南方的特殊環境所決定的。眾所周知,中國南方山嶽連綿,植物繁茂,還有很多適於艦船水戰的江河湖泊,在這種地理環境下,曲刀當然就成了用於白刃格鬥近戰的最理想兵器,而且還可以作為採伐和船上作業的工具。

相傳的“吳鉤”,是刀身呈曲翹狀(按其形狀可總稱為曲刀或彎刀),具有適合劈砍的構造。曲刀由刀首、刀身、護手(格)和刀柄所構成。單側有刃,呈曲線狀,沒有鋒刃的一側,稱之為刀背。柳葉刀即是曲刀的標準刀型。全長約1m,刀柄20cm左右。因刀刃形狀似柳葉,故此得名柳葉刀。

在中國,曲刀的鼎盛時期是在唐代以後。當時一些唐朝的文人賦予曲刀一個雅稱,稱之為吳鉤。這種吳鉤是模仿寶物的吳鉤製作而成,也是一種對名刀的文學表現。唐代之所以盛行使用曲刀,其背景是當時中國的版圖的擴大。上面已經介紹了曲刀在中國南方廣為使用的緣故。然而,即使在刀、劍最盛時期,中國南方許多民族仍然使用著本民族固有樣式的曲刀(就是在現今的中國、泰、苗、西瓦等少數民族還沿用著本民族獨自式樣的刀)。後來的南朝諸國,把原來一些南方民族使用的曲刀,作為本民族的兵器,裝備自己的軍隊。隋統一了南北朝,以及後來的唐朝,這種曲刀一直久盛不衰,為文人騷客廣為歌詠,廣為流傳。

在唐代復興起來的曲刀,到了宋朝就更加流行了。在宋代《武經總要》中,已經看不到直刀的圖樣,但是仍完整地保留著手刀這一曲刀的流派圖形。雖然當時的軍隊也裝備有直刀,但是,從《武經總要》的記述來看,曲刀的裝備率仍佔明顯優勢。由於宋朝的法律沒有把這種曲刀列為民間禁用的兵器,所以,不僅軍隊,就是在民間也極為普遍。從明末到清朝,雖然是日本刀的全盛時期,但是,傳統的中國曲刀仍然被廣泛使用著,特別是在民間和武術界,就更為盛行。即使在今天的武術界,說起刀,就是指這種中國傳統的曲刀,或由曲刀所演變的各種刀。

TAG標籤:吳鉤 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