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飲食百科/中醫養生/列表

三伏天吃了這東西竟能去除身體所有暗病

“三伏天”往往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溼、悶熱的日子,百姓常說的“苦夏”就在此時。那您知道三伏天是怎麼來的嗎?又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三伏天吃了這東西竟能去除身體所有暗病

伏天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期

據文獻資料中記載,有關伏天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司馬遷《史記·秦紀六》中記載“秦德公二年初伏。”唐代人張守節做了相關注釋。

樑勇:“在唐代張守節解釋說:“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意思就是,秦德公二年就是公元前的676年,秦德公因為他怕熱,就把自己隱藏起來,以避暑。所以從這個時候起,就已經有了初伏,伏天避伏的這樣一種習俗。”

三伏天的計算方法

俗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說的是三伏天的計算方法。在我國古代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來紀年紀日。按照傳統推算方法,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入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入末伏,合稱“三伏”。

樑勇:“因為按照天干每十天出現一個庚日。今年呢,我們國家夏至是6月21號,那麼過第三個庚日,出現在7月17號。所以從這天就開始數伏了。”

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

俗話說“一伏十天”,但實際上三伏並不一定就是30天。一般說來,頭伏、末伏固定為10天,而中伏有時候是10天,有時候是20天,因此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長版”兩種。今年就是40天“加長版”。

樑勇:“這就是根據太陽地球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古代曆法把伏天的長短來衡量天氣炎熱的時間的長短。第四個庚日叫做中伏,如果到了五個庚日他是在立秋之後了,就叫做末伏了,那中伏就十天。如果第五個庚日,他要是在立秋這個節氣之前的話,就是中伏,那麼中伏就是二十天。俗稱叫兩個中伏。”

頭伏“吃餃子”“種蘿蔔”

古代伏天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習俗。在河北老人們常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石家莊市社會科學院文史專家樑勇解釋,無論是頭伏“吃餃子”還是“種蘿蔔”都是古人在勞動過程中細心觀察中結合天氣總結出來的飲食、農耕等方面的經驗,也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樑勇:“因為到了伏天,潮溼悶熱,人的胃口就不好。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當裡有開胃解饞的作用,同時中國的餃子形似元寶,也有求財的意思。同樣,麵條、烙餅、炒雞蛋都是夏天營養比較豐富,好消化的食品。所以我們古人講究在伏天,吃這些美食,同時要喝熱湯。還可以吃過水麵,拌上蒜泥,澆上滷汁,可以叫‘敗心火’。”

在心情逍遙中避暑度夏

不同於現在人在家中避暑,古人對伏天避暑也有“妙招”。

樑勇:“清代有個學者叫顧祿在《清嘉錄》有這麼一段記載,就說“鬥牌”、“曲局”、“說書”等等,這就是說,或可會聚好友打牌,或進說書場聽聽書,在心情逍遙中避暑度夏。”

防暑避暑要隨時補水多吃“苦”

“夏三伏,晒冒油。”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豔玲說,三伏天,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

她建議,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特別是午後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如必須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可多喝清涼飲料、淡鹽水、綠豆湯等,同時採取防晒措施。

在飲食調理上,她建議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黃瓜、苦瓜、蘿蔔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能。

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洩暑熱,增進食慾。但要適量,否則傷胃。

TAG標籤:竟能 身體 暗病 三伏天 #